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《忘憂石》讀後感

忘憂石
  
  作者:薑桂英編譯
  
  我注意到,凱倫把一顆石頭放在茶几上好幾個月了。石頭上畫著一張笑臉,誰看到它,都會忍不住發笑。我仔細地看著這塊石頭,發現石頭下方寫著幾個字:“不要煩惱。”
  
  我好奇地問凱倫:“你是從哪里弄到這石頭的?”凱倫說:“在我壓力最大的時候,一個朋友送給我的。朋友告訴我,每當看到這塊石頭,都要提醒自己不要過於煩惱。朋友把它叫做忘憂石。這塊石頭還附有一篇文章呢。”
  
  凱倫把文章拿給我看,文裏寫道:
  
  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40%不會發生,因為憂慮是大腦疲勞過度的產物。
  
  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30%是因為懊悔從前的決定,而這些決定是無法再改寫的。
  
  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12%是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論,而這些評論大多是不客觀、不正確的。
  
  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10%是因為我們過於擔心,而這種擔心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。
  
  除了這些庸人自擾,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只有8%是正常的,因為生活中確實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  
  凱倫接著說:“我原先對什麼人、什麼事都感到憂慮。現在,我以石頭為警鐘,每當發現自己在憂慮,就會問問自己的憂慮屬於哪種憂慮。大多時候,我都發現自己是在庸人自擾。”
  
  人生並不全是煩惱和憂慮,但願每個人心中都有顆忘憂石。
  
  最近讀書較少,一本雜誌總是得到了非常有空閑的時候才信手的翻閱著。2010年第十八期的《讀者》已經買了足足有一個多月,卻老是看不完。今天上午空課,呆在家裏翻開了這本書,翻到了我最喜歡看的欄目《卷首語》,不經意間看到了這篇美文,不足五百字的篇幅,卻給予了我很深刻的啟迪,頃刻間就是一陣感動湧遍周身,相見恨晚!
  
  佛說,苦從心來時過境遷。其實人的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,憂慮是人人都會有的事情,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,說一個成人無憂無慮那是不可能的,有時候甚至還會積憂成疾,憂慮已然成為了一種慢性病。生活中確實會面臨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事情,逃避不得。沒有誰的人生可以一路坦途,一帆風順。凡事積極面對,盡力而為,事情迎刃而解了,自然可以化解憂慮。許多事情往往是還沒有到來之前我們過多的憂慮著,而事實上這些憂慮多半是太過於擔心導致的,並不可能會發生的。
  
  我更認同的是“我們所憂慮的問題,12%是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論,而這些評論大多是不客觀、不正確的。”這一點,算是深有感觸。
  
  人言可畏,閒言碎語就像一把看不見的刀子,足以殺人不見血。曾幾何時,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,對自己的不好評價而黯然傷神;更曾因為別人的一些惡毒話語而大傷腦筋,連看到這個人都感到咬牙切齒的,甚至一度在一氣之下把這個人的手機號碼都刪掉了,見面時也是冷冰冰的,恨不得將所有的怨恨寫在臉上。原本一再要求與人為善的我,變得患得患失,用一種抱怨的眼光看著這個世界,看著那些自以為是的小人,看著那些憤憤不平的事情。
  
  其實,仔細想來,何必呢?舌頭長在別人的嘴巴上,人家愛怎麼說就怎麼說,你又管得了嗎?眾說紛紜,各抒己見,別人眼中的你並不一定是準確的,有可能誤差過大,有可能過於片面與偏激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秤,自己的分量完全可以清楚的掂量,只要你不迷失自己,擺正心態了,又何懼別人的說三道四呢?
  
  但丁說,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。我想以後的我要學會冷靜的面對別人的評論,有些可以一笑置之,有些可以毫不理會,不必做任何多餘的解釋。有些可以聽聽,但是緊要的還是要做好自己,保持個性,不為別人的評論所左右,不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。
  
  2010年11月2日晚初稿於小屋
  
  2010年11月4日晚改動於小屋
返回列表